【媒体工大】津云报道我校电信学院2020暑期社会实践——弘扬奋斗精神,创新劳动教育
原文如下:
暑期实践|弘扬奋斗精神,创新劳动教育 ——365亚洲最新线路网电信学院2020暑期社会实践
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入暑期社会实践中去,365亚洲最新线路网电信学院开展“弘扬奋斗精神,创新劳动教育”主题社会实践。暑假期间,31支队伍进入实践阶段,围绕三大主题,深入各个领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前期筹备,学院引领
项目采用“劳动实践+直播”的形式,围绕“弘扬奋斗精神,创新劳动教育”这一主题,突出“新时代的奋斗者”这一标签,将实践细分“公心”“匠心”“孝心”三大主题。6月14日至24日,学院积极动员,组织报名,审查立项,共组建“劳动育人”专项社会实践队31支,其中校级重点队1支,校级小分队13支,院级重点队5支,院级小分队12支。专门成立了审核组、对接组、剪辑组三个小组,保障实践顺利开展。于抖音、快手两主流短视频平台,申请365亚洲最新线路网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社会实践官方账号。同时学院分别从视频拍摄剪辑和新媒体平台运营两方面,对实践团队进行了技术知识培训。
秉承公心,感悟人生百态
“新时代的奋斗者小队”作为校级重点队,深入先进的科技领域,自7月4日至8月18日,主要对在学校拥有40周年建所历史、于大规模集成电路多层布线平坦化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的微电子所进行调研。实践队从微电子所的研究方向、科研成果及应用、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调研,领悟科研人员积极探索、努力开拓、坚持创新、追求真理的精神品格,期间特邀请微电子所的牛新环教授为同学们答疑解惑,在访谈中,牛教授从微电子研究所的建立到发展,全面细致地为同学们进行了讲解,使大家进一步感受到一代又一代科研工作者的努力奋斗。
“劳模传承小队”自7月15日至8月10日,前往享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文明乡村”美誉的河北省遵化市山里各村进行调研。从过去的贫困落后到飞速发展成享誉全国的文明示范村,实现“华丽变身”的背后,离不开带头人不辞辛劳的努力付出——这就是获得“河北省优秀村官”“唐山市劳动模范”“遵化市文明标兵”等多项荣誉之称的贾泽林村长。劳模传承小队实地访问考察山里各村的整体发展情况、感受山里各村的整体精神风貌,深入了解贾泽林村长在带领村庄走向繁荣发展的过程中所做出的重大贡献。让更多人了解劳模故事,发扬劳模精神。
“82班小队”选址河北省石家庄,自7月12日至8月15日,结合访谈,记录风雨无阻的外卖小哥、任劳任怨的环卫工人、疫情期间担当重任的安保人员以及响应国家号召复工复产的工人,聆听艰苦奋斗的普通百姓的故事。实践第一天的雷雨天气让未做好准备的队员们淋了雨,实践活动也被迫转至室内,却恰好让队员们亲眼目睹了恶劣天气下外卖小哥、安保人员的坚守,深刻领会到他们任劳任怨、爱岗敬业的奋斗精神。
“地摊小队”由经济管理学院参与组建,选题新颖,结合当今地摊经济盛行的现状,自7月15日至8月10日,前往吉林、河北两地考察地摊劳动者的工作现状,倾听底层劳动者的心声,感知辛勤劳动者的奋斗力量。团队成员为进一步了解地摊劳动者的工作,亲自上阵帮忙,从仓库备货、搬运货架到布置摊位、卖货吆喝,都使其亲身感受到地摊工作者的艰辛与不易。
致敬匠心,解读匠人精神
“非遗直播小队”从7月3日至8月15日,分别对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锣戏、定瓷、唐山皮影戏、获鹿丝弦,天津静海区独流镇非遗——独流老醋,以及天津古文化街能工巧匠进行调研,了解它们的起源、发展及背后的传承故事。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文化资源,而在非遗传承人的采访中发现,手艺人的年纪越来越大,学艺人越来越少,非遗传承迫在眉睫。队员们运用新媒体宣传非遗文化,并结合传统文化相声自导自演了一部微电影,进一步弘扬劳动匠心精神。
“星光小队”自7月14日至8月5日,围绕一位师从故宫做佛修佛的老师傅,坚持手工雕刻红木家具几十年的手工艺人开展实践活动,跟随着他的步伐,记录着他雕刻的每一步。采访的过程中,队员们了解到师傅18岁开始学徒,从最初想获得一门谋生手艺,到渐渐把它作为自己的一项爱好,能够在设计图纸、手工雕刻中享受简单平淡的生活状态,在完成每一件建筑作品后感受成功的喜悦。30多年来他始终如一的坚持手工雕刻,退休后仍未放弃,师傅对传统手艺的执着,对自己行业的专注,给实践队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传递孝心,展现中华美德
“幸福小队”采用“自导自演”的形式,从7月10日到8月12日,用镜头记录父母的奋斗,传播家庭的温暖,同时以“实践中的故事与感悟”、“永远年轻,永远奋斗”、“无奋斗,不青春”为主题进行直播访谈,传递中华传统美德,展示父母劳动的艰辛。在寻找素材的过程中,一位阿姨的故事深深触动了每位成员。单身家庭的她被母亲含辛茹苦地抚养长大,阿姨一直想要努力挣钱报答母亲,却因为一次意外,母亲永远离开了她,而没有好好陪伴和孝敬母亲成为了阿姨最大的遗憾。孝敬父母是天大的事,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孝敬父母刻不容缓。
“六只小蜜蜂队”自7月7日至8月5日顺利开展团队社会实践活动,拍摄了帮父母摘取李子,为父母做饭,帮父母打理菜园的过程,在劳动中帮助父母分担工作,以写实的方式,分享自身生活,感知父母的不易,引发共鸣,传递孝心。一次普通的干农活经历却让队员们记忆犹新,早上五点便从家里出发,在地里摘李子,搬运,装货,炎热的天气让同学们汗流浃背、精疲力竭,切实体会到了父母的辛苦。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父母给予了儿女生命,同时不辞辛苦,只为把最好的给予儿女。
截止今日,“弘扬奋斗精神 创新劳动教育”专项社会实践有效探索了加强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现已制作完成三个系列精品VLOG短视频200多段,于快手、抖音两大平台已发布186段短视频,收获粉丝数量800+,浏览量达30000+。本次实践形成了多个“直播&短视频”运营团队,通过抖音、快手两大平台进行宣传发布、成果展示,全方位多层次展示社会实践活动成果,且计划开展四期的“劳动教育”微课,借新媒体平台拓展社会实践深度与广度,拓宽学校团学工作宣传渠道,提高社会影响力。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美好理想的实现,不可能轻而易举,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实践队员以镜头传递情感,在每一位劳动者身上感悟生活的意义,在实践过程中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培育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同时,本次社会实践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加大了劳动育人的思想传播和社会舆论引导力度,提高了全社会对劳动育人价值意义的认识,促使中华民族勤俭、奋斗、创造、奉献的劳动精神不断发扬广大,促使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铿锵的时代强音。
新闻链接:http://www.pub2.app.tjyun.com/hebut/system/2020/09/16/050476900.shtml